青青點點柳綠
雨落紛紛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節
雨晴天
得意正當年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從歷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跡。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等。
清明——祭祖、踏青
祭祖——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對象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托。
踏青——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游,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后世影響深遠。清明節兼具節氣與節日兩大內涵,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踏青習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
清明——緬懷英烈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在四川涼山西昌森林大火面前,很多人選擇勇敢“逆行”,他們不懼風險,毅然堅守在第一線!他們迎難而上,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正是因為這些逆行者,我們才可以戰勝疫情,戰勝大火!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你,疫情 “吹哨人”李文亮,29歲的夏思思,武昌醫院的劉智明院長,無法舉行那場推遲婚禮的彭銀華。。。。。。
英雄,謝謝你們!英雄,一路走好!在這次災難中犧牲的英雄,祖國和人民會銘記,歷史會銘記,我們會記得,謝謝你們的努力和付出!
清明節放假安排
4月3-5日放清明節假
溫馨提示
各位家長、同學:
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清明節是祭奠逝者、緬懷英烈、感恩先輩、寄托哀思的重要時節,今年正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弘揚優良傳統、保護生態環境、培育文明新風,鞏固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內江天立高中發出倡議:
倡導健康祭掃。緬懷先人,重于心不拘于形。廣大青少年可以通過舉辦家庭追思會、撰寫緬懷文章、種植花草樹木和網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懷念逝者、寄托哀思,在緬懷與追思中增強對自然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
倡導綠色祭掃。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慰先人。樹立環保意識,倡導采用綠色環保的鮮花等方式祭奠,自覺遵守煙花爆竹禁燃禁放有關規定,不在公共場所和小區、樹林、綠化帶、草坪燒紙錢、撒冥幣等。倡導綠色低碳出行,讓傳統節日回歸清凈與文明。
倡導安全祭掃。減少人員聚集,防止疫情擴散和反復。嚴格遵守防火和消防安全等規定,不攜帶火種、火源進山,不在林地、墓地燒紙焚香、點燃蠟燭、燃放鞭炮,嚴防火災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祭掃、安全過節。
天立學子要自覺做文明祭掃的倡導者、踐行者,主動糾正和制止不文明祭祀行為。倡導積極參與文明祭掃志愿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影響身邊人,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